【宪法宣传周】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修改方式
       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宪法修改机关
       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宪法修改程序
       为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宪法解释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使解释宪法的职权。
       宪法的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作用
       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来源:百度百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