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物博物学术研究资讯 (2020年第1期)

2020.11.02
       编者按:学术研究成果以国家和国际知名学术核心期刊登载的论文或论著,国家社科、自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的项目,国家各部委办以及省级社科规划部门支持的科研项目等成果的完成及公布作为衡量其学术贡献的参考标尺。本期学术资讯主要收集了与云南及其周边地区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兼收了对本省文物博物研究具有借鉴价值和意义的权威性论文。
       一、学术研究前沿
       从《文物》《考古》《考古学报》《民族研究》《历史研究》《民族艺术》等国内知名或核心学术期刊所登载的论文看,2020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关云南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博物系列及其相关学科主要科研成果,涉及考古、文献、民族、历史、艺术等学科。这些成果中,其研究对象主要有古脊椎、古滇青铜器、民族族称、人物工笔画、佛教造像、服饰、文物保护等。代表性成果有《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花鱼类新材料》《浅谈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造型艺术》《明清时期傣、白族名混称的原因、影响及其辨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女性服饰鉴赏》《蓝地妆花纱蟒衣的保护修复》等。为便于大家查询参考,相关成果以文物或学科进行分类并罗列如下:
       (一)古生物
       崔心东、李强、乔妥、朱敏:《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花鱼类新材料》,载《古脊椎动物学报》2020年第1期(第58卷第1期)
       (二)文  物
       徐艺乙:《天官赐福木雕筷笼》,载《民族艺术》2020年第1期
       杜新燕:《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纸的灵验建构——以云南巍山为例》,载《民族艺术》2020年第3期
       屈永仙:《傣族神话叙事与佛教艺术——以佛寺经画与剪纸为例》,载《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第3期
       (三)考  古
       吴沄、刘波等:《云南文山市清水沟岩画调查简报》,载《四川文物》2020年第4期
       黄维:《再论滇文化的金属饰件——中国西南与欧亚草原、中亚文化交流的一些新例证》,载《四川文物》2020年第4期 
       张伟:《多元一体维度下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的文化解读》,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周军:《浅谈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造型艺术》,载《文物天地》2020年第1期(总343期)
       沈宁:《人类学视角下的女性文化遗产——石寨山青铜器扣饰的记忆》,载《博物院》2020年第2期(总第20期)
       陈斌:《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水域》,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3期
       李东红:《云南青铜文化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3期
       赵德云、杨建华:《西南夷青铜兵器上蹲踞式人形图像初探》,载《文物》2020年第5期
       尚玉平、欧阳盼、刁常宇等:《新疆尼雅墓地出土纺织品文物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以95MNIM8︰15“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例》,载《文物》2020年第5期
       杨勇:《论滇文化器物上的猴装饰》,载《文物》2020年第7期
       王馨曼:《古滇青铜器中舞蹈造型的空间形态研究》,载《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第3期
       陈悦新:《龙门石窟唐代佛像着衣类型》,载《文物》2020年第7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云阳县博物馆:《重庆市云阳县大凼子墓群2014、2015年度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20年第1期
       胡朝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广福窑”朱书“大历元年”青绿釉枕》,载《四川文物》2020年第1期
       张倩影、王煜:《成都博物馆藏东汉陶仙山插座初探》,载《四川文物》2020年第2期
       陈晓良、侯光良等:《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陶器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四川文物》2020年第3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荣昌区瓷窑里宋代瓷窑址调查、试掘简报》,载《四川文物》2020年第3期
       (四)历  史
       王文光、江也川:《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建构述论》,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3期
       董世林:《民国时期云南地方与中央税权关系的嬗变》,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2期
       李艳峰、李宇舟:《历史的遗产:南诏国寻传蛮分布区城镇建设与治理考述》,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2期
       鲁西奇:《封、疆、界:中国古代早期对于域界的表示》,载《史学集刊》2020年第1期
       赖立里:《成为少数民族医药:一个历史本体论的视角》,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2期
        (五)民  族
       李立:《从明清云南志书及“图说”所记“爨蛮”“僰夷”看古代民族分类》,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古永继:《明清时期傣、白族名混称的原因、影响及其辨识,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1期
       段丽波:《唐宋时期金齿诸蛮及扑子蛮、望蛮、三濮的变迁与发展》,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马健雄:《明清时期掸傣土司区域的非中心化政体与联姻政治》,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2期
       邓玉函、李亚萍:《白倮彝族社会中人与牛关系研究——基于人与动物共生视角》,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麻国庆:《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与“合之又合”的中华民族共同性》,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周晓霞:《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发展》,载《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4期
       邵华:《创民族考古著作宏富,育边疆英才矩范长昭——写在〈汪宁生先生学术年谱〉出版之后》,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李金兰、周大鸣:《吴泽霖与西南少数民族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6期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星华、陈维:《非遗传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论建设尝试》,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陈恩维:《地方性知识与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基于广东勒流“扒龙舟”的考察》,载《民族艺术》2020年第3期
       毛巧晖:《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俗艺术研究之嬗变》,载《民族艺术》2020年第4期
       孙发成:《传统工艺活态保护中的“身体”价值与“活态”空间》,载《民族艺术》2020年第4期
       许钢伟:《西南少数民族人祖神话透析》,载《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4期
       陈顺强、普忠良、郭利芳:《彝族优秀口传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与传承保护》,载《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6期
       张继焦:《“文旅融合发展”专题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7期
       (七)古建筑
       周淼、胡石:《晋祠圣母殿拱、枋构件用材规律与解木方式研究》,载《文物》2020年第8期
       (八)服  饰
       玉时阶(文)、梁汉昌(摄):《瑶族服饰》(以图片为主),载《民族艺术》2020年第1期
       朱韬、谢洪忠、肖杰丁:《民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及其产业扶贫路径研究——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的考察》,载《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第4期
       王栋、温睿、王龙、李欣桐、先怡衡:《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出土仿绿松石玻璃珠研究》,载《文物》2020年第8期
       刘念、崔剑锋、李文瑛:《新疆营盘墓地出土人面纹玻璃珠来源新探》,载《文物》2020年第8期
       秦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女性服饰鉴赏》,载《文物天地》2020年第5期(总第347期)
       (九)绘  画
       齐永新、刘海青:《元明清时期文人工笔画嬗变形态探析》,载《美术观察》2020年第2期
       王素、梁元帝:《〈职贡图〉与西域诸国——从新出清张庚摹本〈诸番职贡图卷〉引出的话题》,载《文物》2020年第2期(总第756期)
       罗丰:《邦国来朝——台北故宫藏职贡图题材的国家排序》,载《文物》2020年第2期(总第756期)
       (十)佛教造像
       叶原、彭丽:《略论北魏复佛初期造像的君佛合一观念》,载《美术观察》2020年第2期
       (十一)博物馆学
       M伊莉莎白·韦瑟:《面向公众修辞的未来博物馆》,载《博物院》2020年1期
       王准:《论博物学之新旧转型——以〈滇南茶花小志〉为例》,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方云:《日本民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载《博物院》2020年第2期(总第20期)
       (十二)文物保护
       管杰:《蓝地妆花纱蟒衣的保护修复》,载《文物天地》2020年第5期(总第347期)
       二、学术动态
       (一)简讯
       王晓鸣、邱铸鼎研究员荣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荣誉会员称号,《古脊椎动物学报》2020年第1期(第58卷第1期)
       (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立项及结题情况
       从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和完成情况看,涉及文物博物类的课题有碑刻、土司、写经、生态博物馆、非遗、纺织、帛画与民俗、文化景观、文化资源、民间文学资料、“红色”叙事、契约文书、历史文献、出土兵器、考古发掘资料、窑瓷器、胡人服饰、佛教造像、石器与人类行为、民族聚居区、金银器、民族手工艺、石窟等。
       1.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
       (1)民族学
       “民族交融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基础研究”(李克建,西南民族大学)
       “北京地区出土的藏传佛教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完麻加,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创新研究”(段超,中南民族大学)
       “中国边地土司国家认同研究”(彭福荣,长江师范学院)
       “川滇交界藏区‘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王正宇,西南民族大学)
       “敦煌藏文写本《维摩诘经》的整理及汉藏译本比较研究”(仁青吉,西北民族大学)
       “边疆治理视角下傣族的国家向心力研究”(吴云,云南大学)
       “民族团结视域下西南少数民族民歌整理研究”(张承林,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研究”(金露,宁波大学)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研究”(聂鑫,南京理工大学)
       “南岭走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交融研究”(梁振然,桂林理工大学)
       “文旅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潘冬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新疆少数民族手工织物图案构图基因理论与应用研究”(李巍,四川师范大学)
       “楚汉帛画与土家族祭祀文化变迁研究”(吴工,吉首大学)
       “当代中国苗族民歌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研究”(刘雪梅,中南大学)
       “文旅融合背景下北疆民族地区文化景观演变与调适模式研究”(乌铁红,内蒙古大学)
       “民族地区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价值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研究”(姚小云,吉首大学)
       “博物馆民族志视角下的中国革命文化展览红色叙事研究”(王思怡,上海大学)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稀见资料整理与研究(1958—1983)”(张多,云南大学)
       (2)历史学
       “敦煌汉唐碑铭整理研究”(郑炳林,兰州大学)
       “南阳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刘兴云,南阳师范学院)
       “清至民国时期滇川藏边区土地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杨林军,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清代北京房产契证研究”(吴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
       “红军长征报道文献整理与研究”(姚群民,南京晓庄学院)
       “ 近代中国文物保护体制创建研究”(李建,济南大学)
       “云南民间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王水乔,云南省图书馆)
       “唐代北庭石刻文献整理与研究”(陈玮,陕西师范大学)
       “晚清方濬师日记整理与研究”(周天爽,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代碑刻中的价格数据整理与研究”(阮宝玉,中山大学)
       “陕西新出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2007—2020)”(党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出土兵器名物考释与研究”(伏奕冰,西安工业大学)
       “隋唐西南边疆官吏墓志资料整理与研究”(杨长玉,云南民族大学)
       “晚清川滇夫马制度改革与中国西南边疆治理研究”(梁初阳,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巴蜀历史地图集》研究绘制”(胡道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红军长征途中的民族工作资料辑录与研究”(杨红玲,贵州师范大学)
       (3)考古学
        “荥阳车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2014—2018)”(赵海洲,郑州大学) 
       “辽宁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整理与研究”(熊增珑,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青海大通长宁遗址发掘报告”(王倩倩,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秦始皇帝陵K9901考古报告整理”(张卫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瓜州榆林窟第4窟的研究”(刘永增,敦煌研究院)
       “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出土资料整理研究”(陈国科,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师赵村遗址发掘报告整理与综合研究”(王辉,复旦大学)
       “山东日照苏家村遗址发掘报告”(宋艳波,山东大学)
       “山东菏泽青邱堌堆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陈雪香,山东大学)
       “河南焦作安阳城先商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贺辉,信阳师范学院)
       “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党浩,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准格尔旗福路塔战国秦汉墓地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胡春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贵州威宁鸡公山遗址发掘报告整理研究”(张合荣,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省吉林市东团山、永安遗址出土材料整理与研究”(王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康保县西土城金代城址调查、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陈灿平,河北师范大学)
       “北京故宫慈宁宫遗址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徐华烽,故宫博物院)
       “莫高窟南区崖面遗迹考古报告整理与研究”(张小刚,敦煌研究院)
       “集安高句丽洞沟古墓群墓葬制度研究”(余静,东北师范大学)
       “西喜马拉雅地区的佛教遗存研究(8—15世纪)”(杨清凡,四川大学)
       “汉宣帝杜陵、许皇后少陵考古调查勘探报告”(谭青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藏阿里地区曲龙遗址考古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席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麦积山石窟第74—78窟考古报告”(张铭,敦煌研究院)
       “大同恒安街御昌佳园北魏墓葬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古顺芳,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早期敦煌与河西石窟年代研究”(丁得天,敦煌研究院)
       “嫩江中下游地区早期青铜冶金研究”(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学)
       “洛邑地区出土铜器的多学科研究”(袁晓红,郑州大学)
       “基于产源视角下浙江安吉龙山107号墓(八亩墩)出土绿松石研究”[杨明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陈小三,山西大学)
       “朝鲜半岛地区高句丽陶器资料整理与研究”(孙颢,北华大学)
       “汉唐时期入华胡人服饰的考古学研究”(宋丙玲,山东师范大学)
       “川渝唐宋石窟中的菩萨造像研究”(王丽君,西华师范大学)
       “三峡地区出土汉至六朝时期鎏金铜棺饰的整理与研究”(杨小刚,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西寿阳窖藏金铜佛像资料整理与研究”(南普恒,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吉州窑瓷器研究”(袁胜文,南开大学)
       “近代中国博物馆史料整理与研究”(王运良,河南大学)
       “安徽水阳江流域官山旧石器遗址出土遗物整理与研究”(董哲,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富源大河遗址出土石制品与人类行为研究”(石晶,山西大学)
       “战国至两汉错金银铜器工艺研究”(黄凰,安徽大学)
       “以青铜器为中心的西周诸侯国文化认同研究”(刘树满,陕西师范大学)
       “青铜时代中期西西伯利亚考古学文化格局演进研究”(刘翔,西北大学)
       “关中地区商代青铜器矿料来源的科技考古研究”(长孙樱子,西藏民族大学)
       “夏至西汉时期北方地区原始瓷器研究”(刘昕,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高校博物馆制度创新研究”(陈理娟,西北大学)
       “西周金文形体类型学研究”(王兰,昆明理工大学)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西夏金银器研究”(于光建,宁夏大学)
       “藏区媒介科技实践与社会转型发展研究”(李殿荆,大理大学)
       “近现代湄公河沿岸多元民族聚居区的形成与嬗变研究”(覃鸿波,大理大学)
       “民心相通视域下中缅边境民族节庆文化跨境交流研究”(杨明艳,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元明清时期哈尼族土司辖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郑伟林,红河学院)
       “新冠肺炎疫情下南亚国家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周雨婷,昆明市前沿信息研究中心)
       “滇西边境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研究”(张洪,昆明学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边疆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尹章成,昆明医科大学)
       “西南民族地区特色乡村建设中手工艺产业活力提升研究”(何晓波,云南财经大学)
       “大数据背景下防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外流贩毒问题研究”(张涛,云南警官学院)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边缘农户返贫阻断机制研究”(范建伟,云南民族大学)
       “语言人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郭友旭,云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麻纺织技艺的历史复原、文化挖掘与传承创新研究”(刘一萍,西南大学)
       (4)宗教学
       “西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中国化理念与发展对策研究”(谭厚锋,贵州民族大学)
       “敦煌纸本画研究”(武玉秀,陕西理工大学)
       “东亚视域下的南北朝三论学发展与嬗变研究”(蔡晓菁,中国国家博物馆)
       “湘鄂渝黔边区宗教碑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陆群,长沙理工大学)
       “6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地区佛像民俗化研究”(叶原,西南大学)
       “南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与实践调查研究”(梁晓芬,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敦煌佛教供养具研究”(郭俊叶,敦煌研究院)
       “甘肃东千佛洞西夏石窟研究”(常红红,四川美术学院)
       “藏传佛教时轮教法传播史研究”(闫雪,上海社会科学院)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宗教与风俗习惯关系研究”(孟盛彬,云南民族大学)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教人群社会心态与增强‘五个认同’研究”(张悦,四川大学)
       “菲律宾南部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研究”(谢夏珩,云南大学)
       “白族民间科仪文书整理研究”(殷群,大理大学)
       “藏族传统宗教与风俗习惯关系研究”(英加布,西北民族大学)
       “印度无神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黄德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大理国写经密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黄璜,江苏师范大学)
       “西南地区伊斯兰教本土化研究”(李隆虎,贵州师范大学)
       “明清滇西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研究”(何正金,四川大学)
       (5)马列学
       “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王秀伟,中国海洋大学)
       (6)管理学
       “文旅融合型驿势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陈虎,济南大学)
       2.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情况
       课题名称:“红军长征途径青海班玛的历史考察及当代价值研究”,结项成果:《红军长征途经青海班玛的历史考察及当代价值问题研究》(周忠瑜,青海民族大学)
       课题名称:“西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制度研究”,结项成果:《西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制度研究》(郭婧,贵州师范学院)
       课题名称:“出土文献所见战国秦汉楚地郡县研究”,结项成果:《出土文献与战国秦西汉楚地郡县研究》(郑威,武汉大学)
       课题名称:“新出隋代墓志铭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2008—2018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周晓薇,陕西师范大学)
       课题名称:“山西长子西南呈西周墓地资料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山西长子西南呈西周墓地资料整理与研究》(韩炳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课题名称:“北宋东京城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结项成果:《北宋东京城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李合群,河南大学)
       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民间文艺美学传承创新研究”,结项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民间文艺美学传承创新研究》(高小康,南京大学)
       课题名称:“彝族孝文化研究”,结项成果:《彝族传统文化研究》(罗曲,南民族大学)
       课题名称:“金朝墓志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金朝墓志整理与研究》(苗霖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课题名称:“博物馆场域下的性别表征、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研究”,结项成果:《博物馆场域下的性别特征、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研究》(傅美蓉,咸阳师范学院)
       课题名称:“20世纪中叶云南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20世纪中叶云南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目录提要》(田青,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课题名称:“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结项成果:《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覃德清,广西师范大学)
       课题名称:“出土文献与周礼”,课题成果:《出土文献与周礼》(贾海生,浙江大学)
       课题名称:“明清南方少数民族文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课题成果:《明清南方少数民族文论整理与研究》(李锋,中南民族大学)
       课题名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成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孙传明,华中师范大学)
       课题名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入越接收问题研究”,课题成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入越接收问题研究》(孟端星,玉溪师范学院)
       课题名称:“清代云南铜政研究”,课题成果:《清代云南铜政研究》(梁晓强,曲靖师范学院)
       课题名称:“南诏大理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课题成果:《南诏大理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雷信来,长江师范学院)
       课题名称:“濒危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课题成果:《濒危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马福祥,青海师范大学)
       课题名称:“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研究”,结项成果:《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梁莉莉,宁夏大学)
       课题名称:“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碑刻文献集成与研究”,课题成果:《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碑刻文献集成与研究》(罗凌,三峡大学)
       课题名称:“青海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成果:《青海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史儒林,青海师范大学)
(信息收集:陈燕,吴华编辑:吴华,陈燕 审稿:邢毅)
分享到: